第(2/3)页 江炎闻言大喜,终于被他等到了啊。 不过他也知道这事儿也没那么快。 在原时空,中国院线改革在新世纪初就开始全面推行,但是相关进展不明显,地方一些部门一直在抗拒或者阳奉阴违。 一直到2001年,上边彻底下了严令,全国院线改革正式实行。 到2002年上半年,这才基本上实现了院线改革制。 2002年末,《英雄》在内地轰下了2.5亿票房,开启了国产大片时代,也意味着中国电影市场开始抬头,相关公司更加看重院线,各方政策也会更加完整成熟。 所谓电影院线,就是一个电影发行主体和若干电影院组合形成的一种电影发行放映经营机制。 说白了,影院放哪个电影、怎么放,院线说了算,给你电影排片高票房就高,排片低,票房就低。 所以掌握了院线,就意味着掌握了电影的终端平台,所有电影公司、发行公司都要看院线的脸色。 万达在娱乐圈为啥那么牛逼,业内人士轻易不敢得罪,除了有钱,更多的是他背后拥有当时全国最大的院线。 得罪了万达,把你电影排片率下降,连冯大炮都急得跳脚。。。 所以插手院线宜早不宜迟,等到改革开始才介入,晚是说不上的,但付出的代价肯定远远超出现在。 所以江炎趁着年底手上有资金,不管其他,先入局了再说。 等成了局内人,再去考虑院线如何发展,怎么争夺话语权等等,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布局院线,按照目前的地价来说,其实一家影院一家影院的去组建是最好的时机。 从98年开始,国内房价便开始了抬头,到了02年楼市开始繁荣,2003年到2005年一个涨期,2007到2008年一个阶段,2009年4月之后涨的最厉害。 所以到年底的时候,江炎手握重金,完全可以先对一线城市以及二线城市拿地再说。 一个城市一家影院好了,其配套的相关建筑也完全可以跟上来,就跟万达似的,搞个商城。 但这又是另一块领域,江炎对此并不是很懂,而且这领域的水也深,所以轻易不敢涉足,得从长计议。 当然除了这种方式外,江炎也可以进行收购或者用零散店面的方式。 虽然这样做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总归从现在开始做,想要在02年以前做到第一批组成的院线,且做到全国前五甚至前三,有钱有关系的情况下慢慢做肯定是能做成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