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粉饰太平-《大明:从辽东将门开始》
            
            
            
                
    第(2/3)页
    ......
    永定门,瓮城。
    虽然打退了奴骑,但辽军依旧没有得到应有的抚恤,连城外愈发增多的难民,也都是哀鸿遍野。
    很多饿死的妇人,倒在地上依旧紧紧抱着无头缺肢的孩子,城墙上,军营里,横七竖八躺满辽军伤兵的尸体,许多士兵不是与奴骑战死,而是在城内遭受着痛苦死去。
    而这一幕幕,在大朝会上赫然被包装成了一片太平。
    奴骑退走,留下的是满目疮痍,大明京师的土地从未遭受过这种劫难,地上满是焦黑残缺的尸体,除了辽军,更多的是各地百姓。
    战争留下的是鲜血、是落寞,是毁于一旦的家园、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
    战后的永定门瓮城没了往日的繁华,取而代之的是满目疮痍和伤兵、难民们毫无生气的哀号。
    一声声哭泣声,哭喊声,这还只是在京城,不知道又有多少人死在城外来到京城的路上,死在畿辅各处的村庄里,奴骑过处,一片的血流成河。
    城外,卢沟桥附近。
    上千具还没有来得及处理的辽军尸体上空盘旋着几只秃鹫,尸体上好几个箭头还在,那断了的长枪,以及被血污染成黑褐色,看不出光亮的战刀,却依然紧紧握在他们手里。
    突然间,一声尖细的嗓音,穿透了全部的哀嚎。
    “大明天子巡城!”
    “开门!”
    随后,紧闭了数日的内城门被缓缓打开。
    崇祯皇帝一脸期待的走出内城,然而仅是第一眼看过来,他整个人便是呆在当场,在他身后,满朝公卿都是一脸鄙夷的掩住口鼻。
    “陛下,回去吧.....”
    “滚!”
    崇祯皇帝一把推开李凤翔欲要搀扶的手,颤颤巍巍走了出去。
    他所见到的,不是奏疏中所说的一片喜气洋洋,不是大明各地在奏疏和塘报中粉饰的太平,而是真真切切的乱世苦难。
    “天子....”
    “是天子来看我们了....”
    一名躺在担架上哀嚎的辽兵,听见了帐外的动静,支起身子眺望。
    许多难民也都是抬起麻木不仁的眼睛,定定望着身着九龙袍的大明皇帝。
    原来皇帝也是和他们一样,两条胳膊两条腿,肩膀上顶着一个脑袋。
    原来他们保卫的京城之中,是真的有天子存在。
    “参见陛下!”
    “陛下万岁万万岁!”
    城外辽军将士缓缓躬身,难民们也伏跪一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