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需要的人在海兰泡要有地下势力,同时还能让苏联官方忌惮,当然对他必须有一定的忠诚度。 万峰想来想去没有黑社会更合适的了。 苏联当时属于高压政治,但是黑社会这东西始终是存在于民间的。 八五年上半年在切尔年科逝世后,著名的哥儿八桥夫同志已经上台,正在致力于埋葬苏联这个庞大的帝国,苏联社会开始出现动荡。 明年,也就是八六年二月,苏共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哥儿八桥夫开始推行改革,他采取的是一种激进的改革方式,其中让苏联加速解体的是他忽视了苏联内部各民族敏感和复杂的关系,他推行的错误改革方针政策的诱发下,长期潜伏的民族矛盾和问题迅速爆发出来,使苏联以火箭般的速度陷入动荡和混乱之中,并且同样以火箭般的速度轰然倒塌。 从哥儿八桥夫上台到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解体,前前后后就这么几年,这位老兄功不可没。 一个动荡的社会是黑社会诞生和发展壮大的温床。 万峰才不会相信海兰泡不会出现黑社会,而且还不止一股,说不上海兰泡会有多少大大小小的黑社会。 万峰不会去扶植谁,到时候只要和这些黑社会拉上关系,把他需要的东西列出个单子就行。 他们弄来就可以进行以货易货贸易,弄不来他也没啥损失,至于它们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冲突,那就和他没什么关系。 它们就是把人脑打成狗脑和他有几毛关系? 这些问题考虑完成,万峰就开始考虑备货的问题。 他找出一张纸开始在纸上列出对岸需要的商品清单。 在两岸刚通商的时候,黑禾大大小小的贸易公司其实是处于懵比状态的。 因为多年两岸封闭的原因,他们既不清楚对岸缺什么也不太清楚它们有什么,因此初期很长时间双方都是懵比的,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里。 但是万峰就不一样了,他是非常清楚当时的苏联国内需要什么,它们有什么。 苏联是个重工业远远发达于轻工业的国家,一个能生产飞机大炮军舰的国家却生产不了像罐头白糖这样的副食品以及针头线脑的日用百货,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第(2/3)页